近日,盐城工学院人文学院“青矜寻迹,盐韵传承”社会实践团走进盐阜大地,开启了一场非遗文化探寻之旅。团队成员们深入淮剧、民俗、海盐文化的世界,在博物馆参观、培训机构互动、社区展演中,触摸非遗脉络,感受盐阜大地的文化底蕴,更以青年力量探索非遗传播的新路径。
淮博溯源·一馆尽藏淮剧魂
盐城淮剧博物馆是实践团的首站,这里沉淀着淮剧百年流转的岁月印记。讲解员指尖轻触展柜中的老物件,将这门艺术从“江淮小调”到“国家级非遗”的蜕变历程徐徐铺展:“诸位细看这件绣着‘龙凤呈祥’的戏袍,乃上世纪五十年代名角的演出珍品,单是其上刺绣便耗去三月之功。”成员们俯身凝视,戏袍上的金线在灯光下流转,恍惚间,似有百年前的锣鼓声从时光深处传来,与展柜里的岁月共鸣。
馆内的互动体验区,成了成员们触摸传统的“第二课堂”。有人擎起翎子,效仿武生“亮相”的英姿,眉宇间已见几分舞台上的轩昂气宇;有人披上水袖戏服,伴着《天仙配》的经典唱段轻挥衣袖,水袖翻飞如流云,仿佛与百年前的表演者完成了一场隔空的艺术对话。更有成员主动执起讲解词,向来访的学子们细细阐述:“淮剧的‘帮腔’独具韵味,恰似演员与台下观者的隔空对语,妙不可言。”青春的声线与淮剧的婉转韵律在馆内交织,织就一幅生动鲜活的传承画卷。
展开剩余78%在深入体悟非遗魅力的过程中,团队也在用心琢磨传播的新方式。比如,成员们结合在各场馆的所见所感,构思了以“盐阜非遗少年说”为主题的校园宣讲方案,还计划将与来访学生的互动片段剪辑成科普短片。他们坚信,亲身体验的深度与创意传播的广度相结合,能让盐城非遗在年轻群体中焕发更持久的生命力。
双馆寻踪·民俗盐韵见匠心
离开淮剧博物馆,实践团相继走进盐城民俗博物馆与海盐博物馆,在光影流转的展厅中,探寻盐阜大地的民俗记忆与盐业根脉。
1. 民俗馆里赏巧艺
民俗博物馆内,民间手工艺的温度扑面而来。剪纸展区的作品最为吸睛,“福满门”的纹样以阴刻手法勾勒,线条如刀削斧凿般利落;“百鸟朝凤”的布贴屏风前,碎布拼缀的羽翼层次分明,针脚细密如织。成员们凑近展柜,看着说明牌上“非遗传承人王桂英”的署名,轻声感叹:“一把剪刀、几缕彩布,就能把生活过成诗。”
2. 盐博深处探盐魂
海盐博物馆的“盐场复原区”让人驻足。木质盐仓、竹编晒盐席、铁制盐铲错落陈列,配合动态投影的晒盐场景,仿佛能看见盐工挥汗劳作的身影。展柜里的古盐票、盐商账簿,字迹虽已斑驳,却清晰记录着“煮海为盐”的繁华。成员们指着“海盐晒制技艺”的非遗介绍牌说:“这盐粒里,藏着盐城半部史啊。”
传习互动·童声笑语承非遗
实践团先后来到非遗培训机构与东升社区,围绕盐城非遗与孩子们展开互动,让文化的种子在轻松的氛围中扎根。
培训机构的课堂上,二十余名小朋友端坐静听,眼中满是期待。成员们展示着淮剧、杂技、阜宁大糕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的图文资料,娓娓道来:“阜宁大糕薄如蝉翼,甜而不腻,自清代起便是贡品,承载着‘步步高升’的美好祈愿,其制作技艺已被列入非遗名录。”问答环节紧随其后,问题简明易懂:“盐城的淮剧属于国家级非遗吗?”“阜宁大糕是盐城的特色非遗美食吗?”孩子们踊跃作答,答对者获赠精心准备的奖品——或是清甜的阜宁大糕,或是印着苏超盐城队标志的笔记本,亦或是带有剪纸、盐雕纹样的非遗贴纸,小小的成就感在他们脸上漾开。
移步东升社区,互动形式更添生动。一位成员身着戏服,水袖轻垂,绣纹雅致,甫一现身便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。“这是淮剧的经典服饰,袖口的刺绣凝聚着老艺人的匠心。”她边说边播放淮剧经典唱段,婉转的旋律在室内流淌,孩子们侧耳倾听,眼中满是新奇。随后,她示范起淮剧的基本手势:“看这个‘兰花指’,指尖要像花瓣一样轻盈;这个‘托掌’,仿佛捧着一件珍宝。”孩子们纷纷伸出小手模仿,虽略显生涩,却格外认真。互动间隙,成员们向表现积极的孩子送上阜宁大糕、球队笔记本与非遗贴纸,小小的奖品让笑容更加灿烂。活动尾声,在成员们的引领下,孩子们齐声高呼:“我爱盐城非遗!”稚嫩而洪亮的声音,传递着对家乡文化最真挚的热爱。
此次盐城之行,不仅是一次非遗文化的深度探访,更是一场传承灵感的汲取。结合实践所得,成员们已着手策划系列传播内容:将博物馆里的所见所闻剪辑成科普短视频,把与孩子们的互动场景整理成非遗课堂教案,计划在校园内开展主题分享会。此外,他们设计的淮剧角色卡通形象、海盐文化创意贴纸已初步成型,正尝试搭建非遗知识线上问答平台,打造“线下体验+线上扩散”的传播矩阵,力求让盐城非遗以更鲜活的模样走进青年群体。未来,团队还将联合地方文旅部门,探索建立大学生非遗实践基地,推动非遗传承教育的常态化开展。
在盐城的实践历程中,“青矜寻迹,盐韵传承”实践团以脚步丈量文化沃土,以镜头捕捉非遗光影,以创意激活传承活力。成员们不仅是非遗故事的倾听者与记录者,更在努力成为文化火种的传递者与播撒者。未来,他们将继续以青春视角解读传统,用时代语言诠释非遗,让这份对盐城文化的热爱,不止于一次实践探访,更成为一场跨越代际的传承接力,在岁月流转中生生不息,让盐阜大地的文化根脉愈发坚韧绵长。(图片由作者张杨蕗 、魏语婷授权使用)
发布于:北京市晟红网-云南配资公司-股票配资链接-重庆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